对接企业需求 方便群众就业(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4-06-04 12:21:54 来源: sp20240604

  核心阅读

  拎包入住、吃住免费,让务工环境更舒心;稳定招工、精准输送,让招工工作更省心;政府专人专岗、主动服务,着力解决用工难题……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立足本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现状,打造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幸福里”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服务站,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临近中午,大棚里闷热,蓝莓采摘工马连丽却十分专心。微微弯腰,三指托住蓝莓、轻轻一转,一颗饱满的果子就滚落到她的手心。

  马连丽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人。在这里,每年从事采摘等季节性零工的农民工有2000余人。近年来,为满足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需求,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等问题,永仁县盘活闲置资源,建设配套设施,打造起农民工就业的平台——“幸福里”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服务站(以下简称“幸福里”)。

  如何因地制宜,在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就近就业之间架起桥梁?记者走进永仁县,探访“幸福里”的就业密码。

  “在这里务工,就像生活在大家庭中”

  中午12点刚过,务工队结束了上午在莲池乡数字蓝莓产业园的采摘工作,步行回到查利么村的“幸福里”吃午饭。

  院里绿树成荫,白色的三层小楼是工人宿舍,里面床铺干净整洁。院内一块LED屏幕上滚动着实时用工数据及县内各企业和种植户的招工信息。

  拿碗盛上米饭、清炒蔬菜,再浇上满满一大勺酸菜肉丝,再盛一碗玉米排骨汤,马连丽和记者边吃边聊。“在这里务工,条件咋样?”“三餐有荤有素,宿舍干净,吃住不用掏钱。外出打工,很难有这样的条件。”马连丽说,之前跟丈夫在四川等地打零工,抛开租房吃饭的成本不谈,平时干一天活,回家还得自己烧饭,累的时候就只能简单对付一下。

  2022年底,回乡的马连丽看到“幸福里”的招工信息。查利么村的“幸福里”由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打造,由闲置的小学校舍改建而成。不仅能在家门口务工,享受“拎包入住、吃住免费”的待遇,还承诺工资定时发,她决定来试试。

  虽然很满意工作环境,但刚来时,马连丽却有点担忧:“没采摘经验,也能来务工吗?”“企业有技术人员教学,我们也定期组织培训,试用期是3天,先试试。”“幸福里”负责人罗云对她说。

  怎样判断蓝莓是否成熟、如何提高采摘效率……刚上手时,马连丽不懂,一点点自己摸索经验,也常常跟“幸福里”的工友交流。

  “向有经验的工友学习很有帮助。”马连丽说,过了半年,她便成长为务工队里数一数二的采摘能手,最多时一天采摘蓝莓45公斤。在刚过去的2024年蓝莓采摘季,她的工资也从每月3000多元涨到七八千元。

  在务工之余,马连丽还积极参与“幸福里”开展的“新农民大讲堂”培训和文化活动,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有时晚上我也会和工友们在院子里围起圈来跳舞,非常开心。”马连丽觉得,跟在外打工相比,“在这里务工,就像生活在大家庭中”。今年回家过年,来马连丽家打听的人多了不少。“听说‘幸福里’的条件好,大家都想来试试。”马连丽说。

  “服务好两头,让企业省心,让工人舒心”

  吃过午饭,工人们陆续上工,罗云则准备召开每周例会。结算工人工资、制订新的招工计划……一个小时下来,他讲得口干舌燥,“要打响‘幸福里’品牌,就要服务好两头,让企业省心,让工人舒心。”

  罗云之前自己开了一家劳务输出公司。2022年底,永仁县国投公司牵头,与罗云的公司合作,承担“幸福里”的改造运营。

  拎包入住、吃住免费……要保障工人良好的务工环境,运营成本从哪里来?罗云介绍,企业支付给“幸福里”的费用,除了工人工资之外,还按每天的用工人数支付一定服务费。

  企业多付钱,为何还会选择雇用“幸福里”的工人?“我们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企业需要多少人,直接给我们‘下单’,用工更方便。”罗云说。

  云南爱莓庄农业有限公司在莲池乡建立了蓝莓农场,总经理包广帅近两年和“幸福里”合作的用工体验是“很省心”。

  2022年6月公司准备“落户”在永仁县时,用工问题就困扰着他。“蓝莓种植是季节性用工的行业,基地建设期间就需要考虑采摘高峰期从哪里招人、工人吃住等问题。”包广帅说,一般情况下,公司得组织人员专门外出招工,还需提高工价,“如果条件不好,招来的人就很难满足需求。”

  “幸福里”成立一年多来,包广帅用工只需提前跟罗云电话沟通需求。“工人都由‘幸福里’提供,我们只管培训技术,专心种好蓝莓。”包广帅说,除了省心,“幸福里”工人务工连续性好,采摘越来越熟练,公司用工成本降低了30%。

  然而,在成立初期,“幸福里”的优势并未显现。开始的半年内,罗云听得更多的是不满:企业投诉工人采摘作业不规范,工人抱怨后勤保障跟不上……

  面对企业投诉,罗云亲自带着工人到采摘基地,以试工形式明确计件式工资标准;增强后勤保障,基地的热水器、电线网络不断完善,工人吃饭、洗澡再没遇到过问题。除了硬件保障,每周一次的“新农民大讲堂”还开设劳动权益保障、反诈等法律课程,以及手机查询工资收入等生活课程。“工友们都说,除了赚钱,还学到很多知识,眼界更开阔了。”马连丽说。

  2023年,“幸福里”新增3个分点,新吸纳工人1600余人。规模扩大,罗云干劲儿更足:“服务好企业,保障好工人,我们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以需求为导向,让政府组织和市场运作形成合力”

  “陈局长,我们今年产量增加,保障用工还请多帮忙。”前两天,包广帅的电话打到了企业服务专员、永仁县人社局局长陈永德的办公室。陈永德马上电话联系永仁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念峰,调阅企业用工信息台账、务工人员信息库等数据,研究制订下半年的务工动员计划。

  永仁县光照充足,水果基地多,采摘季时最多需要两三千人,本地的工人却很少。2022年底,临近蓝莓收获季,云南爱莓庄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向县里反映了招工用工难问题。跑莲池乡,成了张念峰那段时间的常态。

  “之前中心也收集用工需求,但较为零散。”张念峰说,在劳动力就业需求摸排过程中,部分群众也反映在农闲时有就近务工意愿。多次开会研究后,永仁县决定打造方便群众就近就业的劳务用工平台,构建弹性精准用工模式。

  虽然理顺了模式,但在每年2、3月的用工高峰期,还是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企业自己招工,渠道、范围都有限,面临紧急、大量的劳动力需求时,就难以为继。”张念峰说,要以需求为导向,需要让政府组织和市场运作形成合力。

  除了依托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摸排、梳理全县务工人员信息库,永仁县人社局还组成10个招工队,到附近的县区对接当地人社部门,进行招工动员。

  张念峰带队去邻近的大姚县。去时,他的眉头就没松过。“企业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怎样才能补上那么大的缺口?”然而,动员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一个星期内来“幸福里”报名的有近千人,光大姚县就来了200余人。

  “人社部门以组织化方式‘兜底’,解决了用工、就业两难问题,避免了劳务市场无序竞争,为企业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也为就近就业搭建起信息沟通的桥梁。”陈永德介绍,截至目前,“幸福里”共吸纳产业工人4063人,其中返乡人员960人,脱贫劳动力646人,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24.3万人次,累计发放务工人员工资3299万元。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12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