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家书屋建成“文化粮仓”(现场评论)

发布时间:2024-06-04 18:04:08 来源: sp20240604

  推动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方能助力农家书屋成为有好书读、有能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

  

  两层书阁中,万余册图书琳琅满目,涵盖历史、人文、科学、教辅等领域;行走其间,只见一名名小读者潜心阅读、眼神专注。每逢周末,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台岭乡的开云书房,便成为当地孩子们求知的乐园。

  阅读,意味着心灵获得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带动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帮助他们打开眼界胸襟、提高综合素养、涵养精神品质。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建起了农家书屋、乡村书局。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文化空间仍有待拓展。这就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投入,发掘乡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

  高质量的农家书屋,既是乡亲们的学习园地,也是涵养文明乡风的有益平台。在节假日,开云书房会迎来一批批大学生志愿者、大学教授、文化名家。他们传播文化知识,与当地村民共读经典。通过这些活动,村民接受文化熏陶,在心中埋下求知的种子。致力于把农家书屋打造成“文化粮仓”,传递书香、传播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

  推动文化融入生活,农家书屋蕴藏着丰富资源,值得深入挖掘。在湖南省祁阳市白水镇竹山村,农家书屋与村陈列馆相得益彰,里面珍藏的祁剧书籍传承着乡村的文化记忆。当地以书屋为载体,成立祁剧少儿培训班,由村里的非遗艺人传授技艺,让孩子们感受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了农家书屋,农村地区在弘扬非遗文化、举办孝老爱亲文艺演出、开办“村晚”、推动全民阅读时,就有了聚集人气的新空间。随着农家书屋功能的不断完善,乡土生活日益泛起文化的涟漪。

  打造优质农家书屋,是大伙儿的事情,需要集聚众力。湖南省浏阳市秧田村,张秋香老人将140余平方米的老宅无偿贡献出来,解决了农家书屋场地难题;安徽省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志愿者筹建的“萤萤公益书屋”由旧作坊改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出资支持;云南省剑川县北龙村,由先锋书店投资的先锋沙溪书局,已是这家民营书店开办的第五家乡村书局。农家书屋犹如撬动乡村文化发展的支点。建设好、利用好农家书屋,还需进一步破解资金、管护、运营等方面的难题。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有资源的提供资源、有资金的提供资金、有人员的提供人员,推动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方能助力农家书屋成为有好书读、有能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加油站”。

  最是书香能致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家书屋越建越好,读书乐学的氛围越来越浓,以文化人、德润乡风,必能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作者为本报江西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