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英雄精神 铸就军人本色

发布时间:2024-06-05 00:56:23 来源: sp20240605

官兵向连旗宣誓,喊响“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季鹏 摄

官兵向连旗宣誓,喊响“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季鹏 摄

走进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一面面鲜红的战旗令人目不暇接:“杨根思连”“杨根思排”“尖刀排”“反细菌勇士班”“党的铁军班”……

无往不胜因有“魂”,无所畏惧因有“根”。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曾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英雄宣言,如今,“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依然是这支英雄连队百战百胜的制胜密码。

英雄的故事激励着英雄的传人,英雄的传人重复着英雄的故事。该连官兵始终坚持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以不断传承的英雄精神铸就耀眼的军人本色。

传承永续,深植英雄底色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

“杨根思连”例行举行的入连仪式中,列兵肖荣基面向连旗郑重宣誓:“做新时代英雄传人,把一辈子交给党!”除“杨根思连”新兵外,肖荣基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入伍前,肖荣基曾到哥哥墓碑前告别,并许下誓言:“你未完成的使命,接下来由我守候!”

连队门厅里,“杨根思连”锦旗格外醒目,它时刻昭示着连队曾经的辉煌和荣誉;宿舍里,杨根思的床铺一直保留至今,战士们每天都会帮老连长整理内务;走廊上,老连长的名言和事迹随处可见,时刻警醒官兵们保持冲锋姿态;晚点名时,第一个点到的名字永远是杨根思,答“到”的则是连队全体官兵……

“身处‘杨根思连’,我总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力量,一种英雄使命的召唤。” 肖荣基说。

在“杨根思连”,官兵特别重视用充满仪式感的传统教育播撒英雄火种。新兵下连、官兵调入,读的第一本书是《杨根思》,照的第一张相是与英雄杨根思雕像的合影,参观的第一个场所是连队荣誉室……

每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官兵英雄情感都会厚植一层。在读研究生郭孟祺怀揣“沙场建功”的英雄梦参军入伍,然而,军营直线加方块的日子,让他对军旅生活产生了困惑,他不明白吃饭为什么要那么快、不明白叠被子为什么要抠角,不明白背囊的绳子为什么要打一样的结……

新兵下连后,当郭孟祺来到“杨根思连”,立即就被老连长杨根思的事迹所震撼,被“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所折服,被身边战友学英雄、做英雄的激情所感染。就是在这里,郭孟祺坚定了从军梦想,“这里充盈着从军报国的激情和梦想,是离英雄最近的地方!”

向死而生,砥砺英雄胆气

“杨根思连”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承载着令连队官兵痛心的回忆,也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当地时间2016年7月8日,南苏丹爆发激烈冲突。7月10日,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的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在这个流弹横飞的维和战场上,作为连队骨干的杨树朋已主动连续执勤二十多个小时,而李磊牺牲前两天才刚过22岁生日。

两位烈士的坚守,与60多年前老连长杨根思在朝鲜战场上的抉择如出一辙。1950年11月,时任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坚守小高岭阵地。在打退敌人的8次冲锋后,阵地上仅剩杨根思一人,面对再次发起冲锋的敌人,杨根思抱起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扑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指导员王玉恒感慨地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不惜,但不可苟惜,军人肩上扛的是枪炮,也是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面对挑战,必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就在那一天,生死危急一次次考验着连队官兵,而他们也一次次做出坚定的抉择。

步战车爆炸起火,战士于明彬冒着炮火把战友救出来后,突然想起步战车上还存放着上百发炮弹,油箱内还存储着近数百升柴油,一旦火势蔓延,造成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他从前来救援的突击车上取下随车灭火器,穿过流弹乱窜的空地,重新返回步战车进行灭火。十多分钟内,于明彬冒着枪林弹雨和二次爆炸的危险,数次登上战车,最终成功扑灭大火。

历经战火洗礼的“杨根思连”官兵深刻明白,今日之幸福离不开昨日之牺牲,他们始终传承老连长杨根思 “人在阵地在”的坚定决绝,无论是比武场、演训场,还是真正上了战场,要么夺得胜利,要么倒向冲锋的方向。

勇毅逆行,弘扬英雄精神

2022年7月,中原大地上,“杨根思连”官兵逆行的身影感动了无数人。

进入中旬,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不少地区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数十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上级一声令下,“杨根思连”官兵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人员收拢、物资装载,开始向灾区挺进。

远在数百公里之外休假的指导员王玉恒的逆行之路更显艰难。得知连队开赴抗洪一线的消息后,他便开始乘飞机、转汽车,想尽办法向灾区前进。最后,由于道路被洪水隔断,他硬是涉水步行4个多小时才找到连队。

“上游一水库突然缺口,洪水漫入大周镇岗李村,许多群众被困。”还在机动途中,连队便接到紧急通知。连长李照隆迅速带领突击队前往救援。虽然天黑水深、地形不明,但大家没有丝毫犹豫,借着手电的光亮驾驶冲锋舟进村开始逐户搜索。他们奋战6个多小时,成功转移灾区被困群众。

任务刚刚结束,连队又收到马庄村段发生河堤决口的消息。来不及休整,大家立即赶往大提。搬运沙袋、填堵决口、涉水打桩……面对大堤决口,“杨根思连”官兵没有一个人畏缩后退,不惧艰险逆行冲锋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堤决口成功封堵后,连队又转战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转移被困的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此后又深入街道、社区、学校等地,协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翻阅“杨根思连”连史就会发现,当人民群众面临危难时,这支英雄连队总会挺身而出:

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连队党员干部面临转业转岗。在滔滔洪水中,他们叫响“我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的口号,始终坚守大堤一线;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连队仅耗费9个小时就开赴灾区展开生死大救援,并先后转战大龙潭、小龙潭、燕子岩窝等地,出色完成救灾任务,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

“这份清单可以列得很长。”旅领导介绍说,“杨根思连”常年担负旅应急分队,兼具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森林防火、防暴处突4种能力,屡次出色完成突发抢险救灾任务,爱护人民早已成为官兵刻在骨子里的本能。

每一次训练、每一次任务、每一次挑战,“杨根思连”的官兵们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永远是“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凭借这股无穷的精神力量铸造的顽强意志,他们战胜了所有“不可能”,也让英雄的种子牢牢扎根于心,在血脉里茁壮成长。过去、现在、将来,老连长的“三个不相信”精神都持续带领着一茬茬“杨根思连”官兵践行着“一朝根思人、一生根思魂”的英雄梦。(陈羽)

(责编:黄子娟、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