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观点)

发布时间:2024-06-05 00:04:40 来源: sp20240605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杭(浙江杭州)黄(安徽黄山)联手建设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江苏省明确提出培育“生态绿+海洋蓝”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等,折射出各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关系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各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带动多产业协同发展。要写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可从三处着力:

  一是推动生态旅游与其他业态融合,不断丰富产品线路。目前,旅游消费方式已从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体验式、个性化旅游产品日益受到游客青睐。我国已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处,评选出逾百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形成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利风景区等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宝库,依法依规合理用好这些资源,推动生态旅游与康养、研学、运动等的跨界融合发展,不仅能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也将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二是完善生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游客满意度。游客日益倾向于选择灵活化、个性化出游方式,自驾游、房车游等渐成风尚。因此,生态旅游目的地应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建设,构建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与主干线之间的便捷交通网络体系。此外,可依托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和国家生态风景道,建设自驾车、房车停靠式营地和综合型营地;加快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游客聚集区域的游客中心建设,并完善生态旅游保险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三是发挥生态旅游带动效应,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引导相关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社区居民深度嵌入生态旅游产业链、价值链,把更多生态旅游增值收益留在社区、留给居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职业教育,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和从业技能,增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能力,扩大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资源保护、生态解说与环境教育、生态旅游开发运营等环节的就业。

  (作者均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研究员)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