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因地制宜的方法论(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4-06-05 03:02:03 来源: sp2024060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正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各地从实际出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方法论,需要认真领会、贯彻落实。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重要原则。马克思指出:“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也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观念和方法。如《晏子春秋》中写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唯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生产力发展普遍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中央关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规律,对于各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同时要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难点不尽相同。因而,必须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善于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地落到实处。只有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水平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紧扣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固长板、补短板、锻新板上狠下功夫,才能探索出发挥本地优势、展现本地特长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子。

  比如,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等;江苏拥有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学指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明确发展的优势和短板,这样才能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其次要尊重科技发展及成果转化规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整合,着力解决制约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还要善于从大局看问题,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深入了解本地产业在产业链上中下游、高中低端不同环节的位置以及国内外产业的整体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特色和优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制定出符合全局利益并切实可行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策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09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