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卖各种“你懂的”商品 二手交易平台上禁售物品泛滥

发布时间:2024-04-28 06:40:22 来源: sp20240428

  售卖各种“你懂的”商品 审核秒通过准入门槛形同虚设

  二手交易平台上禁售物品泛滥

  ● 无论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私人售卖的,还是二手交易平台在规则中列明禁止发布的,这些禁售物品交易正在二手平台上泛滥

  ● 平台设置了违禁词,如果交易者发布的信息中含有违禁词,其物品将直接无法发布。在买家与卖家交流期间,如果触发违禁词,系统也将有所提示。但实践中,现有的平台审核规则似乎有很多“空子”可以钻

  ● 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违规品相关描述,并未受到平台审核的重视。例如,处方药品是禁售物品,但在物品发布信息中直接写明“感冒药”“发烧药”,发布时并未受到任何阻拦,甚至在发布24小时之后,相关物品链接仍未受到平台处理

  ● 平台应在严格遵照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规履行合规义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加大针对卖家和上架售卖品的监管力度,继续探索、完善违法违规信息的审核方法和审核机制,提升数据追踪能力

  □ 本报记者 孙天骄

  “医院开的,用不完,想要的私聊,懂的来。”

  “二手摩托车牌照架,懂的自然懂,懂的联系。”

  ……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浏览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时,发现诸多类似语焉不详的物品描述。到底“你懂的”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联系多个卖家了解发现,上述描述对应的物品分别是处方药、摩托车汽车假车牌。而这些物品,是法律法规和平台都明确禁止销售的。

  近年来,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给不少人处理闲置物品提供了新渠道。然而,记者连日调查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违规品的现象很普遍,包括假货、盗版、婴儿奶粉、处方药品等,还有涉及色情低俗、侵犯他人隐私、宣扬封建迷信等物品,更有甚者,通过暗语还能检索到警用设备、假证等,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稳定和消费者安全的隐患。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二手交易平台因具有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信息聚集性和虚拟性,加之卖家的准入门槛较低等因素,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售卖违规品,严重破坏了电子商务的整体运营环境,应当坚决予以查处和取缔。

  禁售物品伪装上架

  突破规则违反法律

  一瓶钥匙扣大小的防狼喷雾,一根集强光强电于一体的高能量防身电棒,通过普通物流就能快递到家。而这样的物品交易,就发生在某二手交易平台。

  1月29日,记者在浏览某二手交易平台时,看到一个号称“防身 专业器械”的物品。点进物品链接,信息寥寥,仅有含糊其辞的“防身”“专业”“高强度”等描述词语以及一张配图:一堆防身器械,上书“详情+v私聊(即添加私人聊天账号)”。

  记者添加该账号好友后发现,其专卖各种安防器械,甚至有不少物品上有“保安”标志。面对记者询问,对方直接推荐一瓶防狼喷雾加一根防狼电棍的300元组合套装,还反复承诺:“防狼喷雾可以过地铁安检,电棍能量极强,能让人瞬间失去意识。”

  记者挑选好具体物品后,卖家发来一个二手交易平台的购物链接,链接里显示物品是“999足银100克”,标价300元。

  卖家还介绍说,如果买家只购买50元的防狼喷雾,则需要拍另一个物品“皮卡丘小熊仔”的链接。

  记者查看该卖家所售物品发现,在已售的100多件物品中,“皮卡丘小熊仔”“999足银100克”等物品图像反复出现。根据卖家介绍,75元的“女子文身贴”、190元的“立式饮水机”等,均是其“安防生意”的伪装。

  二手交易平台上卖安防物品并非个例。记者以“防身”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后,发现有不少可疑物品。

  专家指出,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严禁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器具等,高强度的电击器和防狼喷雾理应属于管制器具。若“防身器材”是警用器械等,更不能随意买卖,否则涉嫌违法犯罪。

  除此之外,不少本不应当存在于二手交易平台的物品也可以随机搜到。

  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检索关键词“车牌”,检索结果显示,有不少物品介绍称“全国各地车牌都有”。记者进一步咨询卖家发现,卖家兜售的都是假车牌,包括汽车和摩托车车牌,视车牌种类不同价格在50元到350元不等。卖家同时还可以配套制作假机动车行驶证,一卖家信誓旦旦地说:“这车牌套上,过高速和进停车场没问题,配上行驶证,交警也看不出来,钱到位的话,驾驶证也能做。”

  记者随后将卖家发来的样图发给一名交通警察。这名交通警察称,行驶证字体明显不对,属于“一眼假”。在交通执法工作中,很容易查出假车牌、套牌车,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号牌的,属于受严厉打击的交通违法行为,这种制售假证照的行为同样会被公安机关查处。

  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相关奢侈品包、名表,不仅能看到售价几百元的“山寨品”,甚至有卖家直接打出标语称“高定表,所有款式都有,你有图我就有货”。

  记者注意到,虽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直接搜“卷烟”“电子烟”,很难找到相关物品,但是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大量售卖烟盒的商家,在进一步交流之后,不少“烟盒收藏家”表示也能直接卖香烟。此外,记者直接搜索电子烟或烟弹的品牌名称,搜索结果即显示大量电子烟产品,其中包括国家明令禁售的果味电子烟。

  开封了但是没喝完的婴幼儿奶粉、医院开的处方药、号称“正宗厂出产”的名酒,各种来源不明的食品药品大量存在……无论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私人售卖的,还是二手交易平台在规则中列明禁止发布的,这些违规品交易正在二手平台上泛滥。

  平台审核尚存漏洞

  使用暗语逃避监管

  记者通过咨询相关平台客服得知,当前二手交易平台对卖家发布的物品信息主要采用系统审核和人工审核两种。据某二手交易平台工作人员介绍,所谓系统审核,即一方面,平台设置了违禁词,如果交易者发布的信息中含有违禁词,其物品将无法发布。另一方面,在买家与卖家交流期间,如果触发违禁词,系统也将有所提示。而人工审核则对平台物品信息进行“巡逻”,当发现敏感词或接到相关举报时,由审核人员进行进一步核查处理。

  但实践中,现有的平台审核规则似乎有很多“空子”可以钻。

  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尝试发布物品,在物品简介中填写“警装 军服”提交发布时,系统自动弹窗显示“依据《军服管理条例》,不得使用军服、军需、军品等不当描述”,因此无法发布此类物品。而如果填写“防狼电棒 防狼喷雾”,则页面上方直接显示“禁售管制器械”。

  然而,记者只需要对上述文字表述进行简单处理,整体意思未变,便可以顺利发布。而配图更是可以随意选择。点击发布按钮后,物品链接秒通过审核,显示“成功发布”。

  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违规品相关描述并未受到平台审核的重视。例如,处方药品是违规品,但记者在物品发布信息中直接写明“感冒药”“发烧药”,发布物品时并未受到任何阻拦,甚至在发布24小时之后,相关物品链接仍未受到平台处理。再如个人禁售的电子烟,只要具体到某个品牌,就能查到大量该品牌电子烟在售卖,配图就是电子烟实物图。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江苏省消保委发布消费调查报告揭露了二手交易平台存在的违规品销售情况。之后,江苏省消保委针对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调查发现的问题,对涉及的12家二手交易平台开展线上集体、公开约谈。12家平台表示将在规范平台内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平台内用户资质审核等方面加强整改。

  此外,目前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用户注册账号、上架相关物品时,都会要求确认社区规则,规则对违规品进行了详细的罗列。例如,某二手交易平台结合法律法规,在《社区信息发布规范》中列明13类禁止发布的产品,包括色情低俗、涉及人身隐私、安全类等。

  一方面是二手交易平台设置了发布规则和审核机制,但另一方面是违规品仍在销售,对此,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吴迪认为,二手交易平台上违规品泛滥的情况令人担忧,凸显了监管和平台管理的不足。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社会各界应提高对二手交易平台的关注,共同推动建立更安全、透明的交易环境,保障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

  那么,卖家在二手交易平台销售违规品需要承担何种责任呢?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任超教授认为,二手交易平台的买卖,和正常的网购存在一定区别。用户在二手交易平台发生的买卖纠纷,并非都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制的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谓经营者,其从事生产、销售物品或者提供服务应该具有持续性,但是二手交易平台设立的初衷是为个人卖家提供一个出让闲置物品的渠道,所以很多二手物品交易具有偶发性,这样一来就不能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相关纠纷进行处理,而是当作一般的民事合同、侵权纠纷进行处理。

  “因此,对于售卖者和平台的责任承担问题,要针对其在二手交易平台所从事的物品服务的性质、频次来判断其是否属于经营者,如果是经营者就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如果只是普通偶发的卖家,只能适用民事法律规范进行调整。”任超说。

  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国栋认为,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违规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售卖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而二手交易平台则需视情节承担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中规定的相应法律责任,可能被相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处以罚款,严重者可能被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等。此外,视售卖违规品的具体情况以及二手交易平台是否知晓甚至协助违规品售卖等情况,二手交易平台也有面临承担相关刑事责任的风险。

  压实责任强化监管

  提升数据追踪能力

  如何治理二手交易平台禁售物品乱象,受访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任超看来,虽然平台设置了禁售规定,但是考虑到销售这些违规品获利极高,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铤而走险。虽然二手交易平台一般有违禁词过滤系统,但是卖家通过模糊化描述、暗语提示的方法规避平台的过滤系统,或者是将真正的服务通过文字的方式打印在详情页的图片上,导致平台的违禁词过滤系统难以识别。同时,不少平台的卖家准入门槛低,甚至有平台采用先入后审的机制,对卖家没有设立严格的评价、处罚体系,即使这些卖家遭到举报,也不能及时处理用户的举报信息,对卖家作出实质性处罚。

  “要注意的是,二手交易平台本身具有环节分散、交易隐蔽的特征,比如卖家将违禁视频存储于网盘,再通过外部社交软件进行交易,这种跨平台的治理非常难,也对二手交易平台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超说。

  任超认为,在电子商务法的基础上,应该尽快出台二手交易平台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包括信息发布、用户资质审核、退换货规则、资金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规则,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违法行为的约束,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必须提高二手交易平台的准入门槛,在卖家申请入驻平台的时候要严格审核,不能让进入平台的门槛形同虚设。”任超说,要不断提高平台的捕捉违规品宣传词的技术,打好和违规品卖家之间的狙击战。此外,平台的违禁词过滤技术往往赶不上违规品卖家采取新的规避措施的速度,还需要依赖买家的投诉,平台必须构建并保证投诉渠道的通畅,及时处理用户的投诉。对于违规品卖家的处罚必须落到实处,可以在平台建立红黑榜、卖家诚信评价机制,对于违法违规用户采取平台公示名单、降低算法推荐等处罚措施。

  张国栋同样认为,平台应在严格依照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合规义务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同时加大针对卖家和上架售卖品的监管力度,继续探索、完善违法违规信息的审核方法和审核机制,提升数据追踪能力。相关执法部门应继续加大对以二手交易平台为工具实施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源头清除违规品销售乱象。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法治教育,使更多公众知晓何种物品可以买卖、何种物品不可买卖,减少因“无知”而实施的不法行为。

  “建议制定有关二手交易平台的相关规则,明确行政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行政部门与二手交易平台间的合作监管制度。”张国栋说。

  吴迪认为,平台应积极与执法机关沟通合作,配合对违规行为的调查和打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联防联控的合作体系。同时,平台应对售卖者的身份进行更为严格的核查,确保售卖者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对售卖者的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手交易平台上违规品泛滥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法治手段、技术手段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吴迪说。(法治日报) 【编辑:田博群】